為引導青年學生走出校園,深入社會、服務社會,接觸國情社會、增強責任意識,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實踐“廣覆蓋、促發展、提能力、獲真知”的工作理念,學院決定繼續開展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現将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團十七大精神,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青年健康成長。結合《共青團中央關于在青少年中廣泛開展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群衆性主題宣傳教育活動的通知》(中青發〔2015〕11号),認真落實《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幹意見》(教思政〔2012〕1号)及《中共伟德客户端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實踐的實施意見》(黨發〔2010〕24号)精神,開展此次社會實踐活動。
二、組織機構
學院成立工作組,對2015年暑期社會實踐工作進行指導,辦公室設在團委
。
三、活動主題
2015年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以中國人民抗日戰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勝利70周年和伟德客户端75周年校慶為主題——“追先烈遺志,承曆史重托;傳延安精神,賀母校華誕”。按照“社會調研”、“志願公益”、“體驗觀察”、“人物訪談”四種實踐組織模式,對實踐團隊前期準備、中期組織和後期總結、評比等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促進實踐育人的深層化和實踐成果的多樣化、精品化:
(一)社會調研
鼓勵同學們關注社會焦點話題,對某類熱點問題或現象進行專題調研和綜合分析,在調研中深入思考和理解社會現實,并就現狀提出切實可行的建議,承擔起當代青年的社會責任。可結合學科專業特點,深入社會、深入基層,開展行業專業調研、科技推廣、企業幫扶、環境保護等活動,為社會發展獻計獻策,促進廣大學生深入了解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将專業實踐活動與專業學習相結合、與服務社會相結合,引導學生盡早樹立服務和就業意識,思考和規劃人生道路,将個人發展同國家、社會發展相結合。
鼓勵結合實踐主題開展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深入理解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的偉大曆史意義和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戰争中的重要地位等。
(二)志願公益
鼓勵學生關注弱勢群體,服務社會需求,開展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特長,為社會奉獻愛心、貢獻力量,參與和諧社會建設。開展扶貧支教、關愛敬老、公益宣傳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組織學生深入社會,開展關愛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低保人群、農民工子女等弱勢群體的志願服務活動;深入基礎教育薄弱、教育資源匮乏、留守農民工子女相對集中的鄉村學校等開展支教服務活動;開展以服務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為重點的“三下鄉”活動,通過科普講座、文藝演出、普法宣傳等形式,将校園先進文化送到基層;引導學生走進社區、工廠、農村。探索高校與落後地區結對幫扶的長效機制,努力形成具有較高專業水平的有組織、有實效的公益服務系列活動。
鼓勵結合實踐主題開展志願公益服務,關注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烈士遺屬,了解他們的所需所想,組織學生開展走訪、慰問、幫扶等活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在志願工作中加入主題宣講、義務講解等環節,着力宣傳中國人民抗日戰争勝利偉大意義,深入開展民族精神和抗戰精神的宣講活動。
(三)體驗觀察
組織學生深入接觸基層群衆,體會國情民情,感受社會發展現狀,借鑒參與式觀察及深度訪談的方式,融入到訪談對象的工作、生活當中,親身體驗訪談對象的生活方式,了解其真實的經曆、感受、觀點見解,從中挖掘深層次的社會規律,探求社會現象背後的本質。可把關注核心放在“人民”上,體察和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大衆的情感、認知方式以及生存、生活、生産和生命狀态,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望,從而正确、全面地看待中國的現狀和發展,激發自身服務社會的責任感,堅持“三個自信”,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鼓勵結合實踐主題開展深度體驗觀察活動。組織前往抗日戰争紀念館、抗戰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青少年教育基地、部隊軍史館等抗戰紀念地等開展活動,引導學生銘記曆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四)人物訪談
以七十五周年校慶為契機,依托校友會和學院校友資源,組織學生開展尋訪校友、探尋北理校史等曆史回顧、記錄類活動,深入了解母校在各個曆史時期為祖國做出的貢獻以及北理校友的優秀事迹,通過開展采訪、座談、實地參觀等活動,增強學生對母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通過校友的人生經曆和成功經驗,激發在校生的愛校之情、興校之心,指導在校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組織開展走訪抗戰老戰士、老同志、抗戰烈士遺屬等活動,記錄抗戰老故事,收集抗戰紀念品,用照片、視頻、音頻、文字等形式記錄。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唱響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的主旋律。
四、工作安排
(一)宣傳動員:5月6日—5月11日
應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面向各級學生組織和全體同學宣傳社會實踐活動。
(二)項目申報:5月12日—5月18日
以基層團支部為單位,統計實踐團相關信息,将《2015暑期社會實踐立項統計表》電子版發送至 yuhangxueyuan@126.com。跨學院組團,以團長所在學院為申報單位(具體見附件1)。
(三)培訓輔導:5月31日—6月7日
針對開展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報告撰寫等内容開展集中培訓,培訓進行記錄和考核,團隊負責人培訓通過後,所在團隊才可進行立項、獲得相應支持、參與評選表彰(具體見附件2)。
(四)物資準備:6月8日—6月30日
根據各學院實際發團情況,配備實踐服裝和保險。實踐服裝由校團委發放,實踐團員保險由校團委組織購買,學院配合提供相應信息。
(五)開展實踐:7月初—8月底
發放實踐物資,各實踐團隊按計劃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六)總結交流:8月31日—9月20日
實踐活動結束後,各團隊應認真進行總結,提交相關材料,開展學院内部交流(具體見附件3)。
(七)評比表彰:9月21日—10月30日
針對各基層團委、團總支工作和實踐團項目成果進行評比,舉辦社會實踐總結表彰大會,對工作中湧現的先進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和展示(具體見附件4)。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視、加強動員。各基層團委、團總支要認真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将社會實踐活動意義和作用傳達到每一個團支部和學生組織,傳達到每一名學生,激發學生參與實踐、投身社會的熱情和責任感,力争社會實踐活動全覆蓋。在工作中要積極争取基層黨委、黨總支的支持。
(二)結合實際、确保實效。各基層團委、團總支要加強對實踐團隊的指導,積極争取專業教師或安排專職團幹部參與指導工作,注重增強實踐活動的吸引力,提高實踐活動的質量與效果。
(三)精心組織、多方聯動。各基層團委、團總支應結合校友走訪、企業調研、專業延伸等内容,精心組織實踐活動。鞏固現有實踐成果,加強長期合作的實踐基地建設,條件成熟的實踐基地要挂牌,以實踐活動為載體帶動其它工作的開展。
(四)認真總結、深化成果。各基層團委、團總支應對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進行認真總結、将社會實踐中好的做法、成果進行交流,并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優秀實踐團隊、優秀指導教師和優秀實踐團員的申報評選。
(五)全面指導、注重安全。各基層團委、團總支要指定一名專職團幹部擔任“安全管理聯絡員”。實踐期間,實踐團團長應落實“每日一報”制度,每天向所在基層團委、團總支的安全管理聯絡員彙報安全情況,遇到突發情況要及時與安全管理聯絡員取得聯系。安全管理聯絡員實施安全問題“零報告”制度,每天至少一次以短信形式向社會實踐指導中心相關人員報送本單位所有團隊安全情況(電話号碼:15624953276)。如有漏報取消先進工作單位評選資格。
(六)營造氛圍、提升效果。學校社會實踐官方微博、微信賬号“躬行路”定期發布社會資源、實踐活動安排和各實踐團新聞,要求各實踐團隊關注賬号,通過郵箱投稿,以便及時發布活動情況和團員感想。
聯系人:張贊 劉骥魯
聯系電話:68913164 18810406818
伟德客户端團委
2015年5月8日